科技創新推動電網“迭代”助力“雙碳”實施
新能源電力領域的科技創新,事關能源結構的調整和“雙碳”目標的穩步實施。能否構建“源網荷儲”協同互動的模式,成為托起新能源電力市場、助推“雙碳”目標實現的基石。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堅持科技創新驅動,發揮自主研發優勢,全力開展“源網荷儲”互動交易關鍵技術方面的研究,為新能源電力市場邁向“源荷互動”貢獻科研力量,注入創新動能。
“雙碳”背景下傳統電網面臨“迭代”挑戰
在推進實現“雙碳”目標的背景下,不久的將來,以風電、光伏為代表的新能源發電比重也將出現較快增長。相關資料顯示,預計到2030年,我國的新能源將超越煤電成為第一大裝機電源,到2060年,新能源發電將成為主力電源。
新能源電力的應用,并不是“疊加”到傳統電力之上這么簡單。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專家介紹說,新能源主要是“看天吃飯”,以風電、光伏為主的新能源發電,具有波動性、隨機性以及不可控性。由此一來,新能源發電量在負荷高峰時段往往遠低于裝機容量,可以說是“力不從心”,而在負荷低谷時,新能源發電量又可能會比較高,變成了“有力無處使”,難以保障新能源的足額消納,對電力系統的安全運行帶來挑戰。
“源網荷儲”互動成為新能源消納的關鍵
相關專家介紹,隨著新能源電力占比不斷上升,以往“源隨荷動”的傳統調度模式已經難以為繼,電力系統的平衡調節能力亟待更新換代。
專家解釋稱,按照常規的調節模式,電源側要跟隨用戶的用電負荷需求增加或減少而上下調節,這對于傳統發電來說是可行的,但由于新能源發電不穩定、間歇性的特性,已經很難滿足這樣的需求。因此,需要可調節用電負荷與儲能資源的加入,當新能源電力富裕時,用電負荷和儲能盡可能多消納,當新能源電力不足時,用電負荷自主降低需求,儲能釋放出儲存好的電能,形成“源網荷儲”的良性友好互動,同時,還要從時間和空間上全方位考慮“源網荷儲”互動需求,讓電網能保持運行在一個平衡狀態。
全方位創新研發構建“源網荷儲”互動“渠道”
在滿足“源網荷儲”基礎條件的前提下,還需要借助市場交易建立互動“渠道”。為此,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開展了“源網荷儲”互動交易關鍵技術方面的研究。科研團隊提出了“年—月—多日”的“源網荷儲”互動交易銜接機制。同時,著力研究“局部優先、富余全局”的聯合交易撮合技術,保障“源網荷儲”在局部和全局電網的交易可執行性,建立適應新能源電力時空特性的互動交易機制。此外,科研團隊還設計了適應多元主體靈活報價的能量塊優化出清模型算法,有效提升了“源網荷儲”多元主體的互動交易效率。該研究成果已在江蘇部分地區開展了示范應用,未來具備向全國統一電力市場推廣的良好條件。
展望未來,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將繼續探索“源網荷儲”的各環節,通過“源網荷儲”的“微互動、面互動”,提高電網運行效率,為市場主體營造友好、便捷、共享的電力市場交易生態圈,助力新能源消納,為“雙碳”目標的逐步推進作出貢獻。
武漢國電中星專業研發生產高壓電氣試驗設備及各類儀器儀表!國電中星24小時為您服務:4000-828-027,了解更多訪問武漢國電中星官網:http://www.288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