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8g.cn-CHINESE熟女熟妇M1F,AV天堂永久资源网,亚洲国产av无码精品无广告,国产乱子夫妻xx黑人xyx真爽

新聞中心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新聞中心 > 行業動態

電力體制改革邁入全新階段

發布時間:2022-10-27 瀏覽數:10

電力是能源行業的核心領域,是最普遍的生產和生活資料,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對電力的需求是長期以來對電力工業的根本要求。黨的十八大以來,在“四個革命、一個合作”能源安全新戰略引領下,我國電力工業逐步進入世界先進行列,電力高質量發展基礎更加堅實。

image.png

一電力發展主要成就

(一)電力供應保障能力穩步夯實

全國發電裝機容量穩步增長。電力基礎設施建設規模穩步增長,電力供應安全性和可靠性持續提升。截至2021年底,全國發電總裝機容量達到23.8億千瓦,接近美國當前水平的2倍,近十年平均增長8.5%,全國人均裝機容量達到1.7千瓦,接近發達國家2千瓦/人的水平。

電力資源實現大范圍優化配置。近十年來,電力行業堅決落實西部大開發戰略,持續推進西電東送,既帶動了西部地區能源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又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中東部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用電需求。截至2021年底,全國西電東送規模達到2.9億千瓦,近十年平均增長12.6%,形成了北、中、南三個通道的西電東送格局。2021年,全國330千伏及以上跨省跨區交流輸電線路約188條,直流輸電線路(含背靠背)共34條。

全國聯網范圍向西延伸,區域主網架進一步優化。截至2021年底,全國500千伏及以上交流線路達到25.4萬千米,變電容量達到20.7億千伏安,均較十年前翻了一番。分區域看,東北電網已發展成為自北向南交直流環網運行的區域性電網,形成了500千伏主網架結構;華北電網形成了“兩橫三縱一環網”交流特高壓主網架,區內以內蒙古西部電網、山西電網為送端,以京津冀區域為受端負荷中心,形成西電東送、北電南送的送電格局;西北電網形成了以甘肅電網為中心的堅強750千伏主網架;華東電網圍繞長三角形成1000千伏特高壓環網,并向南延伸至福建;華中電網已建成以三峽外送通道為中心、覆蓋豫鄂湘贛四省的500千伏骨干網架,以及以川渝電網為中心,涵蓋川渝藏三省市區的500千伏主干網架;南方電網以云南、貴州為主要送端,廣東、廣西為主要受端,形成了區內“八交十一直”的西電東送主網架。

民生用電得到切實保障。全國縣、鄉、村、戶的通電率達百分之百,實現了無電地區人口全部用上電的歷史創舉。創新開展光伏扶貧模式,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配電網供電可靠率達到99.85%,供電可靠性進入高水平階段。終端用能的電氣化水平不斷提升,2021年達到28%左右。北方地區清潔取暖率由2016年的35%提高至73.6%。

(二)電力清潔低碳轉型成效顯著

電力結構持續優化。全面落實“四個革命、一個合作”能源安全新戰略,大力推進能源供給革命,持續優化電源結構,推動全國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和發電量占比分別由十年前的27%和17%提高至2021年的47%和3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由8%提高至16.6%。截至2021年底,全國常規水電裝機規模達到3.4億千瓦,風電3.3億千瓦,太陽能發電3.1億千瓦,生物質發電3800萬千瓦,均居世界首位。

火電清潔低碳發展成效突出。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煤電超低排放改造提速擴圍,建成世界上最大的清潔煤電供應體系。截至2021年底,全國超低排放煤電機組約10.3億千瓦,占全國煤電裝機容量的93%。2021年,全國單位火電發電量二氧化碳排放約為828克/千瓦時,比2005年降低21%,電力煙塵、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別降至12.3萬噸、54.7萬噸、86.2萬噸。

(三)電力系統靈活高效水平明顯提升

靈活性資源建設持續推進。2021年,全國抽水蓄能裝機達到3600萬千瓦,氣電裝機約1.1億千瓦,煤電靈活性改造超過1億千瓦,新型儲能裝機超過400萬千瓦,全國電力需求側響應能力超過2000萬千瓦。

電力系統效率持續提升。全國可再生能源消納能力大幅提升,2021年風電、光伏發電和水電利用率分別達到96.9%、97.9%和97.8%。全國煤電節能改造規模近9億千瓦,火電供電標準煤耗由2011年的330克/千瓦時降至305克/千瓦時。電網調度運行持續優化,綜合線損率在過去十年間下降了1.05個百分點,達到5.26%。

(四)電力裝備關鍵技術取得顯著突破

發電裝備技術不斷取得新突破。水電、核電、風電、太陽能發電等清潔能源裝備制造產業鏈基本完備。全球最大單機容量100萬千瓦水電機組在白鶴灘水電站投入運行。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先進三代核電站逐步建成,形成具有自主品牌的華龍一號、國和一號等三代壓水堆和具有第四代特征的高溫氣冷堆先進核電技術。單機容量10兆瓦全系列風電機組成功下線。光伏電池轉換效率持續提升。火電發電技術取得突破性進展,實現了超超臨界燃煤機組自主開發,主要參數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建成全球供電煤耗最低、綜合發電效率最高燃煤機組。

特高壓等輸電技術達到世界領先地位。先后建成世界上輸電電壓等級最高、輸送容量最大、輸送距離最遠、技術水平最先進的特高壓直流工程——準東—皖南±11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世界上容量最大的特高壓多端直流輸電工程——烏東德多端特高壓直流工程,以及目前世界上電壓等級最高、輸送容量最大、技術水平最先進的超長距離GIL創新工程——蘇通GIL綜合管廊長江隧道工程。同時,建成世界首個柔性直流電網工程——張北柔性直流工程,該工程也是世界上電壓等級最高、輸送容量最大的柔性直流工程。此外,蘇州南部500千伏UPFC工程投運,是世界上電壓等級最高、容量最大的統一潮流控制器,在世界范圍內首次實現500千伏電網電能流向的靈活、精準控制。

能源電力新形態、新業態不斷涌現。“互聯網+”智慧能源、大規模新型儲能、綜合能源服務等一大批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蓬勃興起。江蘇鎮江儲能電站示范工程規模達10.1萬千瓦/20.2萬千瓦時,配置了世界上首套毫秒級響應的源網荷儲系統。江蘇同里綜合能源服務中心涵蓋多項世界領先的能源創新示范工程。華潤海豐電廠啟動了碳捕集與封存技術測試平臺建設,該平臺是世界上第三個、亞洲首個基于超超臨界火電廠的多線程、多技術的二氧化碳捕集技術測試平臺。

(五)電力體制改革邁入全新階段

我國電力體制改革邁入全新階段。2015年,《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深化電力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印發,啟動了新一輪電力體制改革,明確深化電力體制改革的重點和路徑,進一步加快電力市場化進程,并取得了一系列成就。

交易機構獨立規范運行。組建了北京、廣州等35家交易機構,實現各省份全覆蓋。廣州、昆明、山西等9家交易機構采用股份制模式。25家交易機構成立了多方參與的電力市場管理委員會,正逐步發揮議事協調作用。

發用電計劃有序放開。繼2018年放開煤炭、鋼鐵、有色、建材4個行業電力用戶發用電計劃之后,2019年6月,《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全面放開經營性電力用戶發用電計劃的通知》發布,要求全面放開經營性電力用戶發用電計劃,并健全全面放開經營性發用電計劃后的價格形成機制。

電力市場化交易機制不斷完善。中長期交易體系全面建立,輔助服務市場穩步推進,首批電力現貨市場建設試點進入結算試運行。2021年,全國各電力交易中心組織完成市場交易電量3.8萬億千瓦時,其中直接交易電量合計為3.0萬億千瓦時,市場交易電量占全社會用電量比重達到45.5%。此外,2021年全國各電力交易中心組織省間交易電量合計達到7027.1億千瓦時,有效促進了資源在更大范圍內配置。東北、福建、山西等14個地區開展電力輔助服務市場專項改革試點,緩解系統調峰、供熱等突出矛盾,促進清潔能源消納。南方(以廣東起步)、蒙西、遼寧、上海、河南等14個地區先后開展兩批電力現貨市場建設試點。目前第一批試點地區均開展了結算試運行工作,第二批的部分地區也已經啟動了現貨模擬試運行工作。

輸配電價改革持續深化,監管體系基本完善。在2017年實現輸配電價改革省級電網全覆蓋的基礎上,2018年核定區域電網輸電價格和跨省跨區專項輸電工程輸電價格。第一輪輸配電成本監審,累計核減電網企業不相關不合理費用約1284億元,平均核減比例15.1%。目前,我國已部署開展第三監管周期輸配電定價成本監審實地審核工作,電力市場建設進一步推進。

配售電業務加快放開。鼓勵社會資本投資運營增量配電網,向社會資本放開增量配電業務,實施5批459個增量配電改革試點項目。允許符合條件的企業從事售電業務,截至2021年底,全國在電力交易機構注冊的售電公司約5000家,形成多買多賣的市場競爭格局。

(六)國際合作開創互利共贏新局面

電力裝備、技術、標準和工程服務“走出去”成效顯著。我國企業在巴基斯坦投資建設12個能源項目,解決了當地電力供應短缺問題。我國特高壓直流輸電技術在巴西和巴基斯坦落地,為解決有關國家能源優化配置問題貢獻了中國方案。通過參股葡萄牙電力公司、馬來西亞埃德拉公司等,不斷開拓業務范圍,進入新國家市場。在非洲、南亞等國家開展電力援助項目,為當地消除無電人口作出了貢獻。

電力企業國際市場競爭力明顯增強。我國電力企業通過投資帶動工程服務,工程服務帶動設備出口,項目上下游業務、產業鏈及同行企業之間的合作日漸緊密,通過優勢互補,增強了在國際市場的整體競爭能力,業務遍布全球超150個國家和地區。2022年《財富》世界500強中三家中國能源企業位列前5名。美國《工程新聞紀錄》(ENR)“國際承包商500強”榜單前100強中,中國能源工程承包企業占據10名,國際營收超過300億美元。全球風機和光伏組件10大生產廠商中,中國企業分別占據4家和7家。

自主創新研發技術逐漸打開國際市場。我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華龍一號等核電技術裝備出口實現突破,采用華龍一號技術的核電站在巴基斯坦卡拉奇開工建設;英國政府正式受理華龍一號通用設計審查(GDA)申請;我國與阿根廷簽署了一系列合作協議和文件,明確了阿根廷將采用華龍一號技術建設核電站;與約旦簽署了關于高溫氣冷堆和華龍一號合作框架協議。我國特高壓直流輸電技術走出國門,在巴西落地,巴西美麗山水電站特高壓直流輸電一、二期工程分別于2017年、2019年竣工投入運營。

參與全球能源治理的影響力和貢獻度不斷提高。我國參與全球能源治理逐步從“積極參與”向“主動影響”轉變。成功主辦首屆“一帶一路”能源部長會議,與17個國家共同發布《建立“一帶一路”能源合作伙伴關系聯合宣言》,“一帶一路”能源合作伙伴關系正式成立,伙伴關系成員國已突破30個。擔任聯合國亞太經社會(ESCAP)能源互聯互通專家工作組主席國,主辦工作組會議,牽頭東南亞、南亞、西南亞、東北亞和西亞五個區域的專家開展《亞太地區能源互聯互通促進路線圖》研究。指導成立實體性的APEC可持續能源中心,并建立中國參與APEC能源合作伙伴網絡。開展瀾湄國家電力互聯互通能力建設、中國-東盟清潔能源能力建設,傳授我國電力領域先進技術和成功經驗。

電力發展主要經驗與啟示

(一)電力是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堅強支撐

黨的十八大以來,電力行業深入落實“四個革命、一個合作”能源安全新戰略,堅持電力發展適度超前原則,以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日益增長的用電需要為根本遵循,過去十年間全國GDP年均增長8.9%,全社會用電量年均增長5.9%,電力裝機增長2.2倍,有力支撐了我國經濟總量超過100萬億元。

(二)電力是能源安全的有力保障

保障能源安全,本質上就是確保能源的對外依存度不超過警戒線。受近年來地緣政治沖突頻發、國際能源形勢復雜多變等影響,能源安全更不容忽視。電力正逐步成為現代能源體系的中心環節,提升電力在終端能源消費中的比重已成為破解能源對外依存度問題的重要途徑。“十三五”以來,全國實現電能替代量超過1萬億千瓦時,進一步促進我國電能占終端能源消費比重提升至約28%,為降低能源對外依存度作出了重要貢獻。

(三)電力是推動能源轉型和變革的主要動力

我國90%左右的非化石能源須先轉換為電能方可開發利用,西電東送在緩解東中部地區能源資源短缺的同時,將西部地區豐富的水、風、光等清潔能源送往東中部地區,極大促進了清潔能源的開發利用和大范圍的優化配置,有力支撐了我國能源綠色轉型。踐行碳達峰、碳中和,能源是主戰場,電力是主力軍,電力將繼續在促進全社會綠色低碳發展中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

(四)電力轉型要立足基本國情

安全可靠供應是電力系統發展的基本前提,綠色低碳是電力系統發展的目標方向,我國電力工業發展經驗表明,必須要以可靠保障經濟社會發展用電需要為基礎,謀求電力系統的綠色低碳轉型發展。要立足我國以煤為主的基本國情,充分認識我國煤炭、風光等能源資源稟賦與負荷中心逆向分布的基本特征,充分肯定長期以來火電、西電東送發展格局與大電網基本形態對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滿足用電需求和促進新能源消納的重要作用,堅持先立后破,有序推動能源電力轉型。

(五)電力發展要堅持系統觀念

我國電力工業實施“廠網分開、主輔分離”改革,極大促進了電力生產,但各領域間的統籌優化相對不足,主要表現在非化石能源與化石能源的發展存在“零和博弈”、電力供需不平衡的矛盾持續存在、電源與電網的布局和建設時序存在不協調。解決上述問題的核心關鍵在于進一步發揮規劃在指導電力工業發展中的統籌引領作用,堅持系統觀念,堅持“全國一盤棋”,統籌電力綠色、安全和經濟的協同發展。

(六)電力改革要堅持市場化方向

我國電力工業發展經驗表明,堅持電力市場化方向和體制機制改革是推動電力工業高質量躍升發展的助推劑,新一輪的改革帶來電力工業新一輪的革新。與此同時,體制機制中存在的一些問題也會成為電力工業轉型道路中的壁壘,當前改革中存在現行電力市場體系尚未充分還原電力商品屬性,不能全面客觀反映常規機組的市場價值,以及現行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保障機制不適應大規模新能源發展需要等問題。為助推新型電力系統建設,要繼續深化電力體制改革,持續發揮市場在電力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最大限度還原電力商品屬性。

電力發展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一)總體國家安全觀對電力安全保障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國際格局和國際力量對比深刻調整,全球能源安全面臨供應、需求、價格、運輸、環境等多重不確定性因素。隨著可再生能源大規模開發利用、終端消費環節電能替代不斷提速擴圍,電力在緩解我國油氣對外依存度、保障能源總體安全方面的作用日益凸顯。未來我國電力需求仍將保持剛性增長,電力供應保障任務依然艱巨。同時,隨著電力系統信息化、數字化程度不斷提高,網絡安全等非傳統安全已成為影響電力安全的重要因素。

(二)全球能源低碳轉型加速演進要求電力系統加快革新

加大溫室氣體減排力度已成全球共識,全球能源結構加快向清潔低碳轉型。在全球共同應對氣候變化大背景下,我國提出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當前碳達峰的關鍵期、窗口期客觀要求我國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的高質量發展道路,全力推動新型電力系統建設。

(三)新一輪產業革命呼喚電力科技持續創新發展

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加速興起,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5G通信等高新技術日益融入電力工業,加速傳統電力業務數字化轉型。同時,大規模新型儲能、柔性直流輸電等重點電力技術亟待取得創新突破,催生電力行業新業態、新模式創新發展,推動新一輪產業革命持續深化。

(四)“雙碳”戰略實施為電力治理體系改革帶來新的機遇

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下,不穩定電源裝機比重持續增加,市場主體更加多元,電能輸送更加靈活,亟需創新改革思路和舉措,全面破除制約電力轉型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形成有效支撐新型電力系統的市場機制和政策體系。

電力高質量發展相關建議

(一)適應新階段發展要求,更高水平保證電力供應安全

安全供應是構建新型電力系統的重要前提,應堅守底線思維,推動建立適應大規模新能源發展的產供儲銷多元化綜合保障體系,扎實提升電力工業本質安全水平,有效防范和應對構建新型電力系統過程中可能出現的系統性風險。電源側,加強托底保供能力建設,著力夯實供應保障電源基礎。電網側,持續擴大西電東送,提升網間電力互濟能力。儲能側,加快推動新型儲能建設,提升電力應急保障能力。負荷側,以市場化發展和創新應用為手段,大力強化需求響應能力建設。

(二)服務碳達峰碳中和,加快電力綠色低碳轉型

綠色低碳是新型電力系統的總體方向,應堅持“雙碳”目標導向,推動非化石能源高質量躍升,促進化石能源清潔發展,提升電力系統調節能力,加速電力結構綠色低碳轉型。一是加快推進新能源可靠替代,穩步推進大型風電光伏基地開發、外送和消納,持續推動海上風電、分布式光伏就近消納,堅持生態優先、科學有序推進水電開發外送,在確保安全前提下積極有序推進沿海核電建設。二是在電源側、電網側、需求側提升電力系統靈活調節能力,適應大規模新能源并網要求。三是通過全面落實“三改聯動”促進煤電清潔低碳轉型,超前謀劃適應新型電力系統的煤電設計革命和技術體系重構。

(三)提升系統運行效能,加速電網數字化智能化轉型

經濟高效是新型電力系統的本質特征,應充分發揮電網資源配置的平臺作用,提升系統運行效率,滿足多樣化用能需求。一是持續優化和完善區域主網架,構建清晰合理的主網架結構。二是積極推進新能源微電網、主動配電網建設,優化配電網運行形態,滿足分布式新能源接入需求。三是推進電力基礎設施數字化,推進智能化模擬運行系統建設,推動產業鏈各環節數字化改造升級。四是積極推動源網荷儲互動融合,建立新型電力調度體系。

(四)強化科技和體制機制雙輪驅動,提升電力發展內生動力

科技和體制機制是新型電力系統的重要支撐,應充分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加快能源電力領域戰略性、前瞻性核心關鍵技術攻關和體制機制創新。一是聚焦新型電力系統建設,重點研究可再生能源先進發電及綜合利用技術、適應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友好并網的先進電網技術、儲能技術、氫能和燃料電池技術,開展核電、燃氣輪機關鍵技術研究應用,解決關鍵技術瓶頸,推動電力裝備制造技術取得突破,實現清潔發電技術的創新發展。二是堅持市場化方向,加快形成保障各類電源持續健康協同發展的長效機制。三是完善適應新型電力系統的政策體系,制修訂一批符合新型電力系統運行機理、支撐新型電力系統建設的產業政策,研究制定綠色金融等相關支持政策,為建設新型電力系統創造良好的體制機制環境。

國電中星是一家專業的電力檢測設備廠家,密切關注電力以及電力能源業的相關發展與動態,了解更多訪問國電中星官網:www.288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