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資源稟賦因地制宜構建新型電力系統
9月1日—5日,中國能源研究會主辦的“2022能源產業創新發展與品牌建設年會暨首屆能源產業創新博覽會”(以下簡稱“本屆活動”)與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同期召開。其中,9月4日召開的產業聚焦專題論壇“新型電力系統及前沿技術發展”由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主牽頭。
論壇邀請了行業知名專家/學者、企業代表,共同圍繞能源轉型、新型電力系統建設及前沿技術方面進行了深度探討和交流。
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黨委委員、專職副理事長安洪光在致辭中指出,加快構建適應新能源占比逐漸提高的新型電力系統,是實現碳達峰、碳中和重要舉措。 新型電力系統建設是一項長期的任務,隨著主體電源的切換,現有的電源結構、電網形態、負荷特性、系統功能、運行機制將發生深刻變化。
他介紹,從發展實踐看,我國從二十世紀八十年代開始建設大容量化石能源機組60萬千瓦以上和大電網互聯為主體的現代化電力系統,至少經歷了40年時間。從發展趨勢看,新型電力系統建設同樣要經歷轉型期、建設期和成熟期,從關鍵技術研發、試點到推廣也需要較長的周期,因此新型電力系統建設必然是一個長期漸進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具體而言,應依據各地資源稟賦,因地制宜構建新型電力系統。在新能源資源富集西部地區、北部地區,以沙漠、戈壁、荒漠為重點的建設大型風光基地,通過穩定可靠的特高壓線路送出,形成“風光火儲一體化”的新能源供給消納體系;在水資源豐富地區,探索建立水能、儲能+氫能新型模式;在中東部及南部負荷重心地區,立足核電、海上風電高效利用,探索建設受入電力+數字技術+源網荷儲高效的協同模式,各地結合新能源開發布局,探索分布式+儲能+虛擬電廠+微網模式。
“十四五”是碳達峰的關鍵期、窗口期,著力構建新型電力系統已引起了全社會的廣泛關注。安洪光指出,隨著全社會用電和電氣化水平不斷提高,更多碳排放從終端用能轉移到電力用能方面,電力行業碳減排壓力將繼續加大,傳統電力系統還不適應大規模清潔能源發展要求。隨著新能源快速發展,當前新型電力系統及相關領域許多技術難題亟待攻克和突破,氫能、新型儲能、CCUS等新產業、新業態處在起步階段,在新能源、核能、特高壓電力系統控制等方面還存在核心技術卡脖子的問題,一些領域進入“無人區”,迫切需要加大核心技術自主創新力度。
對此,安洪光建議,發揮科技創新的支撐引領作用,聚焦國家能源發展戰略任務,研發能源綠色低碳轉型的支撐技術,融合大數據、人工智能、第五代移動通訊新興技術,以脫碳減排和節能增效為重點,為煤電清潔高效利用、新能源并網消納、可再生能源高效利用以及煤制清潔燃料和大宗化學品等提供科技支撐。大力推進低碳零碳技術研發與示范應用,著力提升負碳技術創新能力,聚焦新能源發展、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前沿儲能等重點方向技術研究最新突破,加快學科交叉融合,以促進成果轉化為目標,開展一批典型低碳零碳應用技術示范。
國電中星是一家專業的電力檢測設備廠家,密切關注電力電網相關行業的發展與動態,了解更多訪問國電中星官網:www.288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