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電力行業煤炭消費控制政策研究》建議發布
6月10日,中國煤炭消費總量控制方案和政策研究項目組發布《“十四五”電力行業煤炭消費控制政策研究》(下稱“報告”)。報告指出,2025年煤電裝機規模應控制在11億千瓦以內,并提出了“十四五”期間電力行業控制煤炭消費的政策建議。
報告稱,“十四五”作為我國新舊動能轉換的關鍵時期,“新基建”與電能替代的大力推進將對用電量提升起到較大作用。報告預測,“十四五”期間,全社會用電年均增速約為4%-5%,2025年全社會用電量將達到9.2-9.6萬億千瓦時。在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和嚴控煤電的背景下,電力行業如何在保障經濟社會運行的同時實現低碳轉型,是“十四五”亟需解決的難題。
報告課題負責人、華北電力大學教授袁家海指出,根據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的研究成果及相關歷史數據與未來碳排放趨勢預測,為了實現《巴黎協定》提出的到本世紀末將全球平均溫升保持在相對于工業化前水平2℃以內的目標,2025年中國煤電行業碳排放量需要控制在38.5億噸以內。
在此基礎上,綜合考慮用電需求增長、碳減排目標、煤電利用小時數下降等因素,報告將可再生能源驅動的高電氣化情景作為“十四五”電力發展的推薦情景,認為2025年煤電裝機規模應控制在11億千瓦左右。“這有利于電力行業盡早實現碳達峰,并為碳中和奠定基礎。”袁家海說。“在上述目標下,煤電行業年碳排放量應在2024年進入平臺期,并在2026年前后達到38.5億噸的峰值,在2045年后實現凈零排放。”
報告同時顯示,“十三五”期間,我國煤電裝機占總裝機比重首次降至50%以下,通過推動煤電供給側改革和需求側節電措施,煤電行業累計實現節煤量3.85億噸標準煤。作為最重要的節煤措施之一,可再生能源替代貢獻了近70%的節煤量。
值得注意的是,報告指出,“十三五”期間我國累計實現電能替代電量7955億千瓦時。“電能替代雖然提升了終端用能結構的清潔化水平,但超預期的替代規模也為煤電繼續發展提供了適宜空間。”袁家海說,“未來應實施由清潔電力驅動的電能替代政策,即電能替代貢獻的電量增量應由非化石能源來滿足。”
此外,袁家海強調,應將市場化作為新時期推進煤電功能定位調整的主要手段。“總體上,電力市場化改革可以通過競爭的方式確定各類機組的系統定位,從而提高電力系統的運行效率。電力市場的競爭規則有利于新能源等低碳能源發展,而碳市場的加入可以進一步擴大新能源的市場經濟性優勢、改變不同機組市場競爭力。‘十四五’期間要深化雙市場耦合,開展發電行業配額現貨交易,讓新能源發電能獲得減排項目的直接受益,擴充新能源發展的資金池,緩解財政補貼壓力。”
國網能源研究院副院長蔣莉萍對未來電力市場化的發展趨勢表達了類似觀點。她認為:“未來要建立一個多元化、多主體、多技術協同的電力系統,市場化幾乎是唯一出路。換言之,需要建立一個與這種系統相匹配的市場機制,來體現電力的商品屬性。”
報告建議,“十四五”期間電力市場化改革應考慮到新時期煤電功能的變化,建立包含發電量、輔助服務、容量供給等服務在內的煤電角色評估機制。其中,現貨市場要引導發、用電資源響應市場波動,挖掘負荷需求響應的系統價值;引入更多靈活性輔助服務產品,探索煤電深度調峰、增強負荷爬坡速率、縮短煤電啟停時間等相關技術研究;容量補償機制擴展為完善的容量市場,以低成本保障高供電可靠性。
國電中星是一家專業的電力檢測設備廠家,密切關注電力電網相關行業的發展與動態,了解更多訪問國電中星官網:www.288g.cn